民建上海市委建议传承、发展、创新海派名优土特产品

   发布时间: 2020-01-17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届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赞誉上海:开放、创新、包容已成为上海最鲜明的品格,这种品格是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生动写照。这是海派文化的底蕴,也是海派名优产品能历经百年传承至今的底蕴。时至今日,有许多曾经辉煌过的上海“老字号”、“老品牌”企业,尽管其有着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和潜在的市场价值,但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中,早已成了昨日黄花。老字号如何焕发新春,应认真加以研究。

  这些“老字号”、“老品牌”在传承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和在发展中所遭遇的瓶颈,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受体制、机制束缚制约,企业无法自主融资破解资金短缺难题。本市的名优土特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一般由各地区国企或集体所有的主管部门主管,虽经过几轮体制改革,但除了生产经营权可自主以外,其它格局基本没变。因此,当企业谋求发展而需要较大资金投入时,无法自行筹措资金,社会资金也很难介入。

  2、名优土特产品生产工艺复杂,加工周期长,投资收益率低。本市的名优土特产品主要采用的是传统制作工艺,一般从选料、加工、储存到成品,都需经过数月到数年不等时间才能完成。投入成本很高,很难在短期内收益。

  3、市场竞争手段单一,缺少营销、推介宣传平台。本市绝大多数名优土特产品生产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其它企业相比,特别和外地一些私营企业相比明显较弱。

  4、“名优”土特产品生产规模小,知名度差,难以突破地域局限。本市的名优土特产品大多都分布在各郊区乡镇,企业生产规模都比较小。一旦离开所在地区就很难有生存空间。

  5、人才匮乏,特别是经营管理型人才奇缺,企业后继无人。本市名优土特产品生产企业,目前普遍存在员工文化基础较差,专业素质较低的问题。

  6、副业养主业,“非遗”靠补贴。在本市的名优土特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中,有不少是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其中不乏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些“非遗”传承企业或传承人,面临棘手的实际问题:一方面要担当起传承“非遗”重任,而另一方面光靠“非遗”产品不足以养活“非遗”。因此,有些企业不得不搞起副业经营,用副业收入来支撑主业生产。有的“非遗”项目,因其是地方的一张名片,也就完全依赖当地政府补贴,以此来维持“非遗”项目的日常运作。

  7、品牌意识淡薄,不重视无形资产保护。随着经济形态的转轨变型和对企业的资产重组,加上人们对名店、名牌的漠视,致使许多可视作“无形资产”的“老字号”和“老品牌”销声匿迹。

  为此,建议:

  1、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多方联动。建议企业所在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竭力帮助他们走出这一瓶颈,在帮助传承的同时,为他们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参考金山区枫泾丁蹄的模式,打造了首届“枫泾丁蹄美食文化节”,以古镇美食美景为传承传播载体,以名优特色产品展销为亮点,唤醒起沪苏浙皖几代人的味觉记忆,为传统经典产品再树新口碑。这些举措不仅推动了传统经典产品的有序传承,也促进了老企业的发展能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加强品牌商标的传承和保护。品牌商标是名店名牌的传承载体,也是立身之本。要打造出一个名牌产品,特别是要打造出一个名优土特产品的“老牌子”,必须要经过数年、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打拼才能完成,并且要有一个“老字号”来经营传承,两者缺一不可。

  3、构筑多方协作的传承体系。利用各种现代传媒手段,向全国和世界推介海派名优土特产品,使其成为上海的城市地标和名片。建议通过拍摄抖音小视频,设计APP小程序,组织产品的集中展示,用名优产品植入推介广告和DIY等等方式,把本市的名优土特产品的特色和制作过程,通过互联网、多媒体呈现出来,从而达到宣传和推介的目的。

  4、组建名优土特产销一体联盟。建议由行业协会牵头,政府协调,相关主管部门参与,组建本市名优土特产品产销一体联盟,通过该联盟,寻找有生产能力但无很好适销产品的企业,从中穿线搭桥,促成企业间的“联姻”;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个联盟的信息资源优势,促成与全国地区间的联动,特别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把上海的名优土特产品辐射到苏、浙、皖等地区。

  5、建立名优土特产品融资机构。组建本市名优土特产品融资机构,并设立专项投资基金。由该机构利用各种资源优势,可按市场运作模式,来多渠道筹集资金,根据各企业需要来协调操作专项基金的投放。

  6、制定生产工艺和食品卫生安全自检标准。强化产品质量监督,促使本市名优土特产品更加低碳、绿色、环保。建议有关部门,应强化对本市名优土特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质量和卫生安全监督。制定统一的产品质量自检标准,帮助企业培训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管理人员,根据各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产品质量自检和卫生安全保障制度。

  7、试点连锁直销形式开设“上海名优土特产品”专卖店。提升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建议由有关部门牵头协调,指导开设以实体直销方式的连锁店,并冠名为“上海市名优土特产品专卖店”。适时组织举办“一品一节”大型展销活动,集中展示、销售本市的各类名优土特产品,广泛宣传,以此增强产品竞争力,提升市场占有率。

  8、挖掘“非遗”潜在经济价值。多方位扶持“非遗”传承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激励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创新发展独具海派特色的名优土特产品。注重理念创新、产品创新、生产业态创新、营销模式创新、行业组合创新,在包容吸纳来自全国各地名优土特产品繁荣上海市场的同时,也必须不断求新求变、锐意开拓、创新发展本市的名优土特产品,使其更独具海派特色和风貌。

  民建上海市委2020年组织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