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上海市委建议优化上海营商环境,促进上海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发布时间: 2020-01-17

分享到:

  今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围绕上海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出台《关于全面提升民营经济活力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成效显著。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上海还要不断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自2013年以来,民建上海市委每年对本市中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状况开展问卷调查,调研结果由经营指数、环境指数、信心指数组成,2019年情况如下:

  1、经营指数比2018年下降。这表明2019年中小微企业总体经营感受度下降。分项指标呈现“五降五升”——运营强度、总体获利、当前订单、资金周转、政府补贴等下降,表明2019年中小微企业受整体市场外部环境的影响,整体情况比较困难;总体经营、融资、劳资关系、人才配置、互联网等上升,表明2019年上海大力推进营商环境改革,有助于中小微企业经营改善。

  2、环境指数比2018年上升较为明显。12个分项指标中超过一半呈现上升,这表明,2019年上海市政府大力推进改革,企业发展环境有较大改善,尤其是在法制环境和政府服务上有较大提升。2019年,有66.45%的中小微企业认为法制环境改善,比2018年上升了4.87%。此外,在税收负担、摊派负担、融资成本方面改善效果显现,中小微企业的感受度较好。另一方面,2019年上海物业、人力、物流等商务成本高企,对中小微企业生存发展形成较大压力。

  3、信心指数与2018年比基本持平,呈现微弱下降。2019年中小微企业对经济走势、行业前景、管理感觉以及负担预期感受度下降。这表明,受国内环境和国际外部环境影响,今年中小微企业对未来经济走势和行业前景的预期更趋谨慎。尽管如此,企业对政府扶持、经营思路、企业前景感受度较好。这表明,中小微企业对政府和宏观环境改善的信心较足,对政府改善发展环境和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仍充满信心

  根据进一步的实地调研和问卷结果梳理,目前问题主要有:

  1、政策知晓度仍需进一步提高。为支持企业发展,政府部门出台了大量政策文件,据不完全统计有2500多项,同时企业理解政策文件存在一定困难,逐渐很多企业对了解有关政策的积极性消减了。根据民建市委的问卷调查统计,在企业对“二十七条”政策的知晓度调查中,有46.88%的企业表示“大致听说过,具体内容不了解”,表明我们还存在“重出台、轻宣传”的现象。

  2、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力仍需进一步增强。近期国家发改委、国资委拟启动第四批混改试点工作,第四批混改试点企达156家(前三批试点企业总共50家),表明国家层面希望通过一定规模的混改,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数据显示,上海市国资委系统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数量虽有上升,从2014年的3766户增加到2018年的5747户,但民资比重反而从2014年的25.3%下降为2018年的24.6%,混改的力度与上海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定位存在一定差距。

  3、银行从政府部门获得数据的便利性仍需进一步提升。目前,银行多采用大数据等手段,对民营企业进行用户画像,以提高信贷审批及贷后管理效率。然而银行从工商、税务、海关、公安等部门取得数据,存在诸多不便。有的政府部门仅向某一家银行开放数据,有的临时中断开放数据,有的虽提供相关数据,但更新周期较长,难以满足银行掌握实时动态、加强贷后管理的要求。

  为此,建议:

  1、建立更加有效的中小微企业政策推送和辅导机制。针对中小微企业对政策掌握不全的实际情况,市政府有关部门可与民主党派合作开展政策宣介,同时,建议通过大数据平台自动匹配出符合条件的企业,并结合现有的市、区政务云平台,进行政策的智能匹配推送。通过微信群等方式,安排专业指导人员为创业企业提供精准的政策咨询和辅导,帮助企业获取扶持政策信息,增加企业的获得感。

  2、国企混改要有所突破、有所示范。抓住混改机遇是当前的重要工作,关乎当前也关乎未来。建议定期对已混改企业进行评估,宣传成功案例,组织政府相关部门、潜在改制企业高层赴成功改制企业交流座谈。针对竞争性行业,制定混改规划和时间表,发布试点名单,探索形成国有资本的财务投资人制度,将绝对控股权或相对控股权转让给战略投资者,充分释放改制红利。鼓励国企在混改过程中推动员工持股。以“混”为手段,突出“改”的目的,评估“改”的效果,释放更多市场主体的活力。

  3、加快政府部门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与共享。建议由市政府牵头,进一步扩大数据归集范围,尽快建立包括公安、税务、环保、质监、海关、电力、不动产交易中心等各条线、各部门的企业大数据信息平台,并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大数据系统对接,在企业筛选、信用评分、宏观分析、风险预警等方面实现应用,为银行推出服务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提供便利和保障。这方面,外省市已率先探索,如苏州企业征信服务公司至去年12月末实现了72个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的信息采集,做到银行有贷企业全覆盖、新开基本户企业全覆盖和产业引导政策企业全覆盖。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应当为银行发展金融科技做基础性服务、提供保证性支撑,真正让数据“活”起来。

  民建上海市委2020年组织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