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上海市委建议以特殊综合保税区为依托 凸显上海引领和示范作用

   发布时间: 2020-01-16

分享到:

  8月6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公布,明确提出新片区将建立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实施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和制度。因此,如何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为依托,凸显上海自贸区新片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是当下亟需关注的焦点。

  当前,我国已经有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跨境工业园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等多种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新片区设立了我国第一个特殊综合保税区,是瞄准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特殊综合保税区要作为对标国际公认、竞争力最强自由贸易园区的重要载体,体现开放、自由、便利的特征。通过实施具有更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加大开放型经济的风险压力测试,最终实现新片区与境外投资经营便利、货物自由进出、资金流动便利、运输高度开放、人员自由执业、信息快捷联通等6+2制度安排。

  为此,建议:

  1、用好《国家安全审查试行办法》,建好法律防火墙。特殊综合保税区的政策更宽松,情况也更复杂,需要率先或用好或制定在反垄断和国家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对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国家安全保障能力,涉及敏感投资主体、敏感并购对象、敏感行业、敏感技术、敏感地域的外商投资提前预判,特别必要时进行安全审查。借鉴国际经验,如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欧盟委员会竞争总司、澳大利亚外商投资审查委员会等,需要尽快明确专门机构作为审查主体,实施法律规定的审查制度,并逐步形成成熟规范的审查流程。

  2、积极施行“境内关外”制度并支持离岸业务创新。一是在特殊综合保税区积极落实“境内关外”制度,取消对进出区货物逐单、逐票的现场查验,更多采取电子监管、风险管理、海关稽查等方式,探索实施以安全监管为主、更高水平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监管政策。二是进一步简化有关单据和程序,优化口岸服务和费用,支持取消或下调部分港口经营性收费,提高特殊综合保税区的吸引力,推动跨境和离岸业务创新。三是优化离岸贸易外汇支付体系,加强对企业外汇账户的管理,使之更灵活和更便捷。逐步将离岸贸易相关结算账户功能整合到FT账户,并率先在物理围网区域实施更加宽松的资金管理举措。四是完善税收支持政策,切实落实对境外进入物理围网区域内的货物、物理围网区域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和服务实行特殊的税收政策,同时研究制定鼓励离岸贸易发展的专门所得税税收制度。五是探索在物理围网区域集聚一部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生产研发企业集群,利用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和物理围网区域内政策叠加,率先推进跨境研发创新集聚。

  3、大力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应对世贸组织改革。顺应世贸组织改革新方向,重点在跨境电子商务便利化、电子签名、电子认证、在线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领域率先探索并建立规则。重点发展工业品跨境电商,建立工业品海外仓,吸引和培育跨境电商领域大型龙头企业,培育跨境电商进口供应链、B2B出口等新业态。鼓励跨境电商企业在新片区内建立国际配送平台,开辟跨境电商专用验放通道,针对跨境电商业务需求创新政府审批和监管模式。率先出台跨境数据流动监管规章,建立跨境数据审查机制,实行数据分类分层监管。同时,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扶持力度,探索建设新片区至国际通信出入口局的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加快5G网络规模化试点。为中国方案提供充分的中国实践。

  民建上海市委2020年组织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