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上海市委建议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协同发展

   发布时间: 2020-01-14

分享到:

  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备受关注。从定位看,示范区要成为改革开放空间布局的新标杆、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突破口和深化改革开放的核心承载区。

  为此,建议:

  1、统筹规划创新示范要做好“加减乘除”。加:人、财、物。人就是示范区亟需的人才,高质量、阶梯式引进和双向流动。财就是相应的资金支持,除了政府基本的财政配套外,关键是要借力社会资本,例如PPP项目。物就是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公共服务配套在前期规划和示范区运行过程中都要不断完善,从而实现人、财、物等关键要素的合理流动。减:减成本、提效率。减少时间成本、交易成本、治理成本,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乘:产业聚集、产城融合、多元化融资、平台集成应用等。示范区的发展,一方面需要稳步推进,但另一方面,要有乘数效应的思维,通过产业聚集、多元化融资等渠道让示范区在一些关键领域的发展呈现几何数增长。产业集群大数据平台、资源环境综合治理大数据平台、公共服务大数据平台等数据信息的集成应用,将会为示范区的发展提供倍数级提升效应。除:破除阻碍要素流动的一系列体制机制壁垒和障碍。例如,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现医保异地结算,探索政府企业财税分享等。

  2、改革思路创新示范要打破陈规。建议制定示范区“负面清单”和“免罚清单”等激励措施,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打造示范区核心竞争力。可借鉴在上海自贸区建设中“负面清单”的成功经验,以及上海在细化完善市场主体行政处罚裁量权及营造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构建示范区的“负面清单”和“免罚清单”,并给予法律及制度保障,最大限度地激活示范区的创新发展活力,让想做事、敢做事、能做事的企业和个人都无后顾之忧。

  3、产业布局创新示范要“点线联网”。“点”:沪苏浙交界处的热点区县。涉及行政区域包括上海市青浦区、松江区与金山区;苏州市吴江区、昆山市与太仓市;以及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平湖市等。“线”:三省一市联合打造的“四条走廊”。一是G60科技创新走廊,从上海浦东新区张江科学城出发,经漕河泾、闵行、松江、金山,与浙江嘉兴、杭州对接,形成科创资源集聚、科创人才汇集、科创平台多元、科技产业集群发展的态势;二是G50绿色发展走廊,从上海青浦、经江苏吴江、浙江湖州,一直延伸到皖南地区,发展绿色休闲产业,建设特色小镇,成为“两山”理论的实践示范区;三是G42高端智能制造走廊,从上海普陀、嘉定、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一直延伸到安徽,与长江经济带以及皖江经济带相衔接,着力发展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四是临海临港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廊,从浙江温州、台州、舟山、宁波,经上海到江苏南通、盐城、连云港,结合沿海铁路和上海组合港建设以及海洋强国战略,建设成为一条沿海发展轴。“网”:将“点”、“线”打通联网,扩大示范区的辐射范围。要充分发挥三省一市的国家级及地方经开区、高新区、产业园区的经济带动和辐射作用,构建以示范区为核心,连接所有经济开发区和产业园区的立体式经济交互关系网络,要打造示范区的造血功能和毛细血管网络。示范区要和这些经开区、高新区形成有效互动的立体式合作网络,并结合区域特点实现产城融合,在科技创新、经济技术合作、创新创业方面做出独具特色的品牌。

  4、构建示范区生态资源综合管理大数据平台。在聚焦长三角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领域和任务的基础上,示范社区可以率先大胆创新实践,构建一个示范区资源环境综合管理大数据平台,实现资源环境大数据动态追踪与实时分析、跨部门协同联动与信息共享、生态环境监测与生态安全预警,自然资本及自然资源资产负债核算,生态补偿量化协同,绿色金融及生态投资,生态环境项目预测与决策模拟功能于一体的大数据集成应用平台,实现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关切“多规合一”的战略部署,提供可视化、可量化、可预测的系统化解决方案,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创新示范提供新思路、新抓手。

  5、协同抓好水资源保护及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资源的保护及流域治理是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重中之重。例如,目前“青嘉吴”在生态环境污染监测中,取样的标准、监测布点方式及数据误差矫正等方面的标准不一,污染控制指标及其因子分析也有所不同,这给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带来很大的障碍。此外,涉及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城市污泥及排污管道网络建设等重点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质量都参差不齐。为此,在考虑当地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对标现行国际标准及行业准则,应制定一套符合国际标准的本土化规范,确保不同区域及上下游在协同治理的过程中能够用一套标准、一套规则、一套方法、一套体系。

  6、安徽部分地区以“飞地”形式加入示范区。可借鉴“飞地”概念,选择安徽省部分地区,例如宣城市的广德县或者郎溪县加入“青嘉吴”示范区。一是从地理空间分布看,宣城市地处皖苏浙三省汇集之处,区位战略优势非常显著。往西衔接安徽芜湖及合肥,北临江苏溧阳和宜兴,东临浙江湖州,往南直达杭州。广德县又处在这个战略中心位置,人口52万,区域面积2165平方公里。广德以北的郎溪县,其人口35万,区域面积1104.8平方公里。两县人口87万,总面积3269.8平方公里。从区域面积而言,“青嘉吴”三地总面积为2360.36平方公里和宣城广德县基本保持平衡。二是从经济发展水平看,2018年,广德县经济体量超过了260亿,郎溪县147.8个亿,在安徽所有区县经济体量排名中,广德在21位,年均增速13%。郎溪排在49位,年均增速为10.6%,经济基础相对较好。

  民建上海市委2020年组织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