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上海市委建议推进花博会人才引进和培养

   发布时间: 2019-01-27

分享到:

  2021年第十届中国花博会花落上海崇明,要成功举办花博会,“资金、规划、人才”齐头并进是关键所在,而能否有效集聚所需人才,是2021年花博会能否成功的重中之重。

  根据花博会总体规划要求,崇明目前急需聚集会展、语言、公关、广告、法律咨询、物流、宣传、工程技术、贸易、金融投资及农业、卫生、文化、旅游、建设、环保、水务等各领域专业人才。

  尽管2012年以来,崇明先后制定实施了多项人才政策,人才总量和结构得到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更加丰富,人才发展环境获得改善。但是,在破解人才引不进、用不上、留不住等老问题上,目前实施的人才政策仍然存在不足,与花博会的人才需求还存在不匹配的情况。主要表现为:

  1.打造干事创业平台不够。高层次的载体平台稀缺,尤其缺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规模较大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等能够集聚创新创业人才的空间和平台。

  2.营造干事创业环境不够。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薪酬待遇和优质文化、教育医疗以及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不如市区和兄弟区。

  3.人才政策力度不够。现有人才政策主要聚焦基础性人才租房补贴、高层次人才购房补贴、优秀人才奖励等政策,在人才引进的方式、人才培养的措施、人才服务的力度上还需突破。

  为此,建议:

  1.打造人才干事创业平台载体。支持更多功能性项目落户,通过柔性引进和项目合作等方式,引进海内外相关领域的人才及其团队落地崇明;积极推进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到崇明落地,引进和培育高端生态研究智库,资助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聚焦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专业论坛、培训活动等,争取在崇明举办或永久性落地。

  2.完善人才引进方面的政策。实施战略级卓越人才引进计划,柔性引进顶尖人才和领军人才,给予津贴和资助;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给予个人及团队创新创业补贴;实施花博会相关重点领域人才引进计划,聚焦农业、卫生、文化、金融、旅游、建设、环保、水务等重点领域单位;实施崇明籍人才开发计划,给予崇明籍“双一流”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培养补贴。

  3.完善人才培养方面的政策。加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按要求给予市领军人才等配套资助,进一步加大对本区领军拔尖人才的项目或课题资助,加强崇明籍人才的增量培养,在崇明籍学生中定向培养一批农业、教育、卫生、文化、体育、旅游等重点领域的专业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花博会和世界级生态岛建设。

  4.完善人才服务方面的政策。建立市场化招才引资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市场化社会化的人才招揽工作机制,给予符合条件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奖励;继续加大人才专项资金投入力度,鼓励各单位建立人才发展资金,用于人才的选拔、激励和培养;争取更优厚的人才落户政策,充分发挥户籍吸引人才的积极作用,引进高层次人才、专业技能人才;继续加强人才住房安居保障,针对不同阶梯的人才,给予购房补贴和每月租房补贴;梯度建立人才服务机构,为顶尖人才、领军人才发放“绿卡”,优先解决人才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畅通人才就医绿色通道。

民建上海市委2019年组织提案